党的建设

PARTY CONSTRUCTION

告别传统粗放式,推动城市管理向精细化数据化转变

发布时间:

2025-07-25

作者:

来源:

中国固废网

2025年7月,中央城市工作会议时隔10年再次召开,总书记在会上总结新时代城市发展成就,分析面临形势,明确总体要求、重要原则和重点任务,为新时代城市工作指明方向。

  各地积极响应,对标对表党中央部署,践行人民城市理念,强调要立足工作实际,推进智慧城管和城市生命线安全监测系统建设,持续推进市容环境整治、环卫长效机制建设,实施净美城市巩固提升、公用事业提质惠民、垃圾资源化利用攻坚等行动,构建社会治理共同体,建设“创新、宜居、美丽、韧性、文明、智慧”的现代化城市。

  一、新时期城市管理精细化信息化的挑战

  信息化是推动经济社会变革的重要力量,正在改变着人们的生产方式和生活方式。大力推进信息化,是我国现代化建设的战略举措,需要我们快速响应、及时应对。

  (一)信息化需要提升管理组织及其成员的管理能力和水平

  信息技术的发展,帮助公共管理系统内部的成员之间、内部成员与外部对象之间能够进行持续、及时的沟通和交流,有利于公共管理人员更好地了解组织内外部的信息,为科学决策奠定了广泛而深刻的技术基础,提升了处理公共事务的能力和效率。

  (二)利用信息技术的发明和应用,建立信息化的公共管理方法

  没有信息技术的支持,就不可能有现代化的公共管理方法。许多公共管理组织顺应新形势要求,利用网络技术尤其是“云计算”来建立起门户网站和信息管理系统,利用计算机和网络环境的独特优势来更好地为公共管理服务。

  (三)利用信息技术促进公共管理组织结构的扁平化与网络化

  互联网具有匿名性、即时性、互动性、便捷性、广泛性等特征,为实现公共管理结构的扁平化提供了一系列便利条件,有利于减少组织管理层次,扩大管理幅度,使组织结构从金字塔形向扁平化发展,并且体现出有机性、灵活性和适应性。

  二、城市管理信息数据化建设基本情况

  为什么近几年全国各行各业各行业主管部门都一直在提数字化?其实都是在解决信息不对称的问题,信息数字化就是直接获取准确、全面、及时的数据,其颗粒度细到“原子”,足以还原过程真相。当前,多地政府环卫主管部门基本都建设过所谓的“智慧环卫”平台,效果大多“华而不实”,建立真正实用、可落地的数字环卫监管平台,刻不容缓。

  三、城市精细化数据化管理离不开自上而下的积极引导和自下而上的自觉响应

  环卫服务企业进入以后,一定会遵从这个导向,因为企业是追求利润的,如何利用最少的资源把“活”干好是企业永久的课题。企业的智能化管理水平会不断提升,这就驱使行业主管部门(甲方)监管水平、监管能力的匹配和提升,否则会出现现行监管办法与执行标准和监管方式方法的割裂,很难形成闭环的考核。

  城市精细化管理核心在于与民同心,坚持人民至上,其出发点和落脚点是数字时代下如何打造科学的城市管理监管能力。

  (一)城市管理数字化的意义和作用。数字化目的是通过大量真实的数据还原你难以发现的真相,其实是解决信息不对称的问题,只要有足够的真相数据,一般水平的管理者也不难做出科学有效的管理决策。

  (二)城市精细化管理信息化与数字化的区别。信息化的数据来源大部分靠人工录入,是准确性、及时性不能保证、颗粒度也很粗,不能全面地还原真相。而数字化就是直接获取准确、全面、及时的数据,其颗粒度细到“原子”,足以还原过程真相。

  (三)数字化阶段的关键点是必须关注是否能够通过智能设备(而不是人)直接获取更全面数据的能力和路径。

  真正的智慧化环卫平台不是让人去天天盯着平台看,而是将业务管理指标沉淀到平台上,让平台实现自动监管,智能发现问题,统计各种管理报表,直接推送到各层级监管人员APP上,监管人员针对问题做相关督促、协调等管理动作,从而解决问题的过程。

  真正的智慧平台是为人服务的工具,是发现问题的工具,而人的价值在于人与人之间的协调、沟通去解决实际的问题。所以建设真正智慧化平台的关键是大数据自动采集,不占用基层员工的时间,同时杜绝人为因素对数据客观性的干扰,只有这样才能真正还原作业场景,真实反映监管指标,让监管人员及时发现问题,行使监管动作,真正形成闭环有效的监管。

  四、如何将数字化运用到环卫精细化管理之中

  随着2013年国务院办公厅印发《政府向社会力量购买服务的指导意见》,各地政府响应政策,发挥市场机制的积极作用,在环卫领域全国市场化率(政府购买服务率)已接近56%,预测2025年中国环卫市场化率将突破76%。

  所以政府主管部门将迎来大范围的角色转变,由“管干一体”到“甲方监管”,这种角色的转变势必给监管部门提出新的挑战,在数字政府、环卫市场化政策的双重趋势下,如何建立科学有效的监管考核体系?

  国家出台《政府购买服务》政策的核心目的是最大化地利用社会力量和灵活的市场机制推动各个行业服务升级,升级的背后是提质增效、减少资源浪费、保障安全绿色生产。

  科学的监管考核体系,应该分为三个步骤,以城市道路保洁为例,分别是事前、事中、事后的监督和管理。

  (一)事前的监督和管理。主要是指环卫设施、车辆、人员的配备问题,对各种作业车辆数量、作业频次、作业时间等问题,需制定科学规范作业模式和办法,也就是涉及作业设备成本核算的核心问题。其次,从原来的纯人工作业到机械化联合作业,存在一个如何指挥“各兵种、大兵团”协同作战的问题。

  (二)事中的监管和管理。事中的监管和管理应该是环卫作业企业比较注重的问题,如果因地制宜,科学合理地组织人员、车辆进行作业,可以最大程度降本增效。遵循的一般规律是,根据路面清洁度、天气、空气环境(PM2.5、PM10、湿度等指标)、道路交通等因素综合考虑制定的一套环卫作业规则,这个规则要能根据变量因素方便灵活调整,及时同步给乙方,否则就会容易出现上班时间段多辆洗扫车占道作业,环卫人员、车辆作业不均衡,环卫设施布局不合理等管干信息不对称的问题。

(来源:中国固废网)